OpenAI发布新模型荣获IMO金牌的消息刚刚传开不到24小时,局势就发生了剧烈反转,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多位IMO官方人士和学术界专家纷纷发声网络股指配资,批评OpenAI的做法“极为粗鲁且不合适”,引发了广泛的争议。
IMO主办方原本希望AI公司能够遵循规则,等到闭幕式后的一周再公布成绩,以便让所有焦点都集中在参与的青少年选手身上。然而,OpenAI却急于在闭幕式刚刚结束时宣布成绩。这一举动被批评为过于急功近利,缺乏耐心,甚至被指责为炒作之举。
更具争议的是,OpenAI所自称的“金牌”成绩的合法性存在疑问。事实上,OpenAI并未与IMO合作进行模型测试,也没有参与到91位IMO官方评委的评审工作中。因此,OpenAI所谓的“金牌”成绩实质上并没有经过官方的认可,完全是自我宣布的。
原本被视为AI发展的一大里程碑,这一事件却引发了有关学术诚信与商业炒作的激烈讨论。这场风波的导火索来自一位资深IMO专家的爆料。
展开剩余84%Joseph Myers,这位自1992年起参与数学奥赛的资深人物,透露他与IMO秘书长Riavan Huffel进行了交流。IMO的评审团与协调员普遍认为,AI公司在IMO期间,尤其是闭幕式之前宣布成绩,显得“极为粗鲁且不妥”。IMO官方曾要求,AI公司至少要等到闭幕式后的一周再发布结果。然而,OpenAI的做法显然与这一要求相悖。
OpenAI方面也做出了回应。参与此次研究的Noam Brown承认,OpenAI没有事先与IMO官方联系,发布成绩前仅通知了一位组织者。尽管该组织者建议OpenAI等到闭幕式后再公布成绩,OpenAI依然选择了立刻发布。这一说法与爆料中的“闭幕式后至少一周”的要求发生了矛盾。
另有另一家参赛的AI团队——Harmonic发布公告确认了“闭幕式后一周再公布”的时间要求,并明确提到应等到7月28日之后。与此同时,另一家AI巨头——谷歌的DeepMind则显得相当克制,完全与OpenAI的张扬形成鲜明对比。有消息人士称,DeepMind可能也取得了金牌成绩,但他们选择严格遵守IMO的规则,等待发布的最佳时机。
除了公布成绩的时机问题,OpenAI是否真的获得金牌也备受质疑。领导DeepMind超级推理团队的ThangLuong补充道,IMO内部有一份无法公开获取的官方评分指南,任何未按照该指南评分的行为都不能被视为有效。因此,若OpenAI的成绩没有依据该评分标准进行评定,就无法真正获得金牌。
这届IMO考试共有6道题,每道题满分为7分,金牌线为35分。OpenAI自报的成绩刚刚超过金牌线,但即使是小小的扣分,也有可能让他们从金牌滑落至银牌。因此,关于OpenAI是否真的获得金牌,这场争论远未结束,最终的定论还需依赖IMO主办方的官方认证成绩。
最终,所有的关注点还是应当回归到那些真正凭借实力夺得金牌的青年选手身上。今年,中国队在IMO上表现突出,以全员6金牌、总分231分的优异成绩稳居榜首。去年,以2分之差遗憾屈居美国队之后,今年中国队成功回归世界第一的位置。美国队则获得了5金1银,紧随其后,排名第二。韩国、日本和波兰分列第三至第五。
在中国队的六位金牌选手中,包括来自武昌实验中学的邓哲文、武汉市经开外国语高级中学的徐祺铭与谈弘毅、重庆巴蜀中学的张恒烨、杭州学军中学的董镇宇、以及上海中学的邓乐言。其中,邓哲文与徐祺铭都曾参与过2024年的IMO并成功摘金,而徐祺铭更是在2025年入选了北大数学英才班。
董镇宇作为唯一的高三年级选手,在过去两年的选拔中屡次错失国家队,但他终于在今年第三次冲击国家队时成功圆梦。此外,谈弘毅凭借中国数学奥林匹克(CMO)金牌也成功入选国家集训队,并获得了清华和北大的保送资格。
值得注意的是,邓乐言和张恒烨在今年的IMO中均以满分42分的成绩并列世界第一。自2019年以来,中国队已经连续7届IMO获得选手满分成绩。
其中,邓乐言作为年级最小的选手(高一),曾在去年CMO以满分成绩入选国家集训队,并且在IMO国家队选拔中脱颖而出,刷新了上海近10年来IMO选手的最小年龄纪录。而张恒烨在2023年CMO中也获得金牌并入选国家队,并且积极参与北大数学系的旁听学习,受益匪浅。
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的IMO中,全球600多名参赛者中,只有6人获得满分,而所有其他选手几乎都在第六题——组合数学上失误,这也是OpenAI唯一未攻克的题目。
最后,2026年的IMO将于上海中学举办,上海中学以获得18块IMO金牌的优异成绩稳居全国第一,并将成为首所承办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的学校。
今年的IMO前30名参赛者,几乎都来自亚洲或东欧地区,其中,美国队的亚军选手也完全由亚洲面孔组成。有网友表示,或许未来的数学竞赛,将成为中国队、美国队与人工智能之间的竞争。
发布于:四川省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联华证券_实盘炒股配资_专业配资股票平台观点